首先,要研究宗教,最主要的就是探讨那个宗教所崇拜的对象,接着就要谈论那个宗教对罪、救赎、末世、鬼魔、人生、地狱、世界等观念。我是个基督徒,读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想要理解佛教,所以以下的摘录会比较不着重基督教教义。宗教本来就不是几个字就能说完的事情,这篇文章,只是蜻蜓点水般,让我可以用最基本的方式去理解。
崇拜对象
梵文「佛」意为「知」、「悟」,原指修道人明白了佛教的「因缘法」等教理。真正修行人士,绝不敬拜任何神佛,雕像也被视为极度不敬的行为。然而,公元一世纪前后,印度佛教中开始萌芽大乘佛教。大乘佛教信徒对原有的佛教重新诠释。大乘佛教把释迦予以神化,且制造了诸佛,使原本无神论的佛教演变成了一个最复杂多端的多佛多菩萨、多神多鬼的「多神」信仰崇拜宗教。
佛教的苦难观
佛教既不讲神,不信神,(着重知、悟)它的教义完全是以「人」为出发点、为中心、为起首的。凡信佛教的人,都觉得自己有某种痛苦、问题,急待解决。信佛教,努力修行,以期达到解脱这个痛苦的大目的。
释迦以为人生来是苦,苦的根本原因是人有「无明」。无明,便是佛教主张人生痛苦的根源。无明究竟是什么佛教却未具体答复。唯一解释是,人之所以有无明是因忽然而生。然而,这「忽然」却非常不忽然的、一律的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(这还能称为忽然吗?)
其次,佛教也讲人有痛苦,是由于前生「业力」所致。如见某人贫苦、疾病、痛苦,都说成是前生恶业所致。这样的学说导致「命好」的可以名正言顺的瞧不起那生来命苦的,而「苦命」更是无法在人前抬头。
除无明与业力外,佛教相信宇宙间有一个轮回,共分六道,一切的神、鬼人、畜生等都在此轮回中辗转不停,在六道中变来变去,永不止息,痛苦莫名。
其实,不论是「无明、业力、或轮回」佛都参考、采用了婆罗门教的信仰。
佛教的涅盘与净土
所谓涅盘,是佛教徒希望死后去的这么一个地方。凡靠自力修行得解脱的佛教各宗派,不管小乘或大乘,都以涅盘为来世的最高目标。
佛教所讲的涅盘,是一个所谓无生、无死,一切烦恼永尽的地方。涅盘即是断去烦恼,超越生死苦难之意。佛教僧尼或信徒去世时,不用死,而称死者为「圆寂」,或「大圆寂」,意即此人已入无生死的涅盘境地了。佛教徒死后的最高归宿之处,是一个没有动静的地方。如果涅盘中尚有知觉,尚有活动,那便可能仍有烦恼,仍有痛苦。然而,大乘佛教信徒似乎不甘寂寞,反小乘涅盘的消极态度,把涅盘改成为一个积极的「动」的境界了。详细具体内容,佛教徒自己也说不清楚,几乎成了各说各的,每人有一个涅盘定义。
大概原始佛教所标榜的「无」的涅盘,不受印度人的欢迎,于是,佛教中另又兴起了一个活动频繁,多彩多姿的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来了。主要是净土宗人,渴望自己死后能去西方极乐世界,在那里成佛,享受净土中的诸般快乐。显然地,净土宗人想去的西方净土与自力修行者所去的目的地涅盘,是有极大分别的(一个静,一个享乐)。在这交叉点上,净土宗与别宗人分了家、走了样,分道扬镳,各奔前程。 原始佛教的涅盘是那么寂静,空无一物 ,而净土竟是那么热闹,许多佛教因此被弄得不知何去何从,去涅盘好呢?还是去净土投靠阿弥陀佛好呢?
佛教从本来的不信神佛,变成什么佛都有!这莫过于最讽刺的事。
结语:人为何会有痛苦?佛教用无明、业力、轮回等来答复。人如何除去这些痛苦?佛教
用品修行方法来解决。人在除去痛苦及各种问题后到那里去呢?佛教自力派用涅盘来答复,净土宗他力派则主张去西方净土。以上可说是佛教的最根本教义,被划于佛教的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等四圣谛中。凡欲研究佛者,只要把基本问题:人为何有痛苦?如何解除痛苦?解除痛苦后去那里?等道理弄清楚,可说已是摸到佛教的中心了。
0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